弘揚絲路精神 打造中國品牌
——華為、海信、西湖龍井、中歐班列等諸多品牌享譽“一帶一路”
5月14日,正當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之日,開往西班牙馬德里的X8024次中歐班列從浙江義烏鐵路西站鳴笛駛出。這列滿載貨物的列車是今年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。開行6年的中歐班列,已經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一個響亮的中國品牌。
從兩千多年前的駝鈴悠揚,到如今的汽笛聲聲,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已經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生根發芽。“對于中國品牌而言,這是樹立形象的良好時機。必須抓住機遇,借助‘一帶一路’做大做強中國品牌。”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向本報記者所言,“一帶一路”為中國品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。
產業品牌走向海外
借助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之機,中國品牌正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留下一串閃光的足跡。
“‘一帶一路’帶動了‘高鐵出海’,中車集團正與俄羅斯、美國、巴西等28個國家和地區洽談高鐵項目,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。隨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亮相,中車集團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參與‘一帶一路’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。”中車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,在2016年《財富》世界500強排行榜上,中車集團排名第266位,位居中國企業第54位。如今,“中車制造”品牌已遍及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,全球83%擁有鐵路的國家都運行著中車集團的品牌產品。
時至今日,“海信”品牌最大的海外工廠之一墨西哥羅薩里托工廠已運營一年有余,通過對原有工藝布局和生產線進行技改升級,2016年全年實現家電產品160萬臺的產出,人均單小時產出提升了178%,有效支持了北美市場的供貨。截至目前,“海信”已經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等國家和地區建有17個分公司,覆蓋了歐洲、美洲、非洲、中東、澳洲及東南亞等地區,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在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》中,“海信”連續兩年成為海外民眾最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品牌之一。
在非洲的農村地區,很多地方至今還沒有通電,電力是稀缺資源,超長待機的華為等中國品牌手機因此備受當地人喜愛。目前,華為手機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商。今年第一季度,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400萬部,比2016年第一季度上漲22%。
“一帶一路”使諸多中國品牌大放異彩。中國交建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修建了1.032萬公里公路、152座橋梁、95個深水泊位、10座機場;中國石油去年在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油氣權益項目產量近6000萬噸,占全部海外總產量的80%……這些成績單,是中國企業深度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最佳注解。
區域優勢日益凸顯
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推進,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斷加快。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過程中,不僅是企業、產業,而且地方、區域也在借助中國品牌,用品質、實力、誠信閃耀在世界舞臺之上。
根據“一帶一路”愿景與行動及甘肅省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實施方案,甘肅省確立了自己的戰略定位。甘肅省是中醫藥的主要發祥地,中藥材人工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三名。如今,“岷縣當歸”“渭源白條黨參”等多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被核準注冊。自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提出以來,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多部門力量,積極推進甘肅省的中醫藥產品走進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,先后與烏克蘭、吉爾吉斯斯坦、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。截至今年3月底,甘肅省擁有6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在促進區域首位產業發展、延伸產業鏈條、提高產業競爭力,特別是在推進精準扶貧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歷史悠久的甘肅省帶來了新面貌。
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,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,浙江歷史上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而提起浙江,便不得不提西湖龍井茶。2011年“西湖龍井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準注冊。通過良好的運用、科學的管理和嚴格的保護,“西湖龍井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弘揚茶文化、保護茶品牌、發展茶產業,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,進一步打響了“茶為國飲、杭為茶都”的城市品牌。
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,品牌已經成為企業、產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象征。創建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,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專家組組長周宏寧認為,品牌建設需要資源、市場和產業優勢的保障,“一帶一路”對于創建強大的品牌更為有利。借助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機遇,傾力打造中國品牌,前景廣闊,利在長遠,必將成為“一帶一路”藍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。